close

一個能獨立作業的成熟業務 需要多久的養成時間?

目前來看短則半年 多則一年以上

問題是 這樣的時間成本真的合理嗎

前幾天去G的高峰會 聽到他們亞太區經銷主管的分享

在人力成本不增加的情況下 要如何做到產值提升

除了壓榨這爛步外 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所以在整場演講中 他不段提到系統及制度化管理的威力

雖然他主要著墨的是帳戶的自動化系統能發揮人力多大的價質

但我腦子卻深深的震撼著 因為我連想到了台北團隊

我們是不是一直以來都少做了什麼 所以很多時間很多人力

甚至很多精神都會偷偷的虛耗掉

如果能產生完整的台北制度及能自動運行的規範條則

是不是能讓很多暗誨不明的事情更簡單快速的上軌道


沒錯 雖然要制度化的面向真的太廣了 細節更是數不清的多事要做

提案資料庫、產業KNOWHOW、案例資料庫.....

我也不奢望以我們的經驗值能一次越級通通搞定

所以我決定 何不先挑最基礎的事來做

因為最基礎的事 往往就是影響最大的部份

我想是這個 →【教育訓練】

從以前到現在 新人們的教學都是從做中學

總覺得先教也會忘 所以教完基本後就採遇到再說的方式

我們頭痛著如何復製強者這件事 新人則頭痛著成為強者這件事

有趣的是 教學及養成如果拖太長就會莫明的形成惡性循環

人材起不來 老業務繼續扛 主管忙著救火

整體體質依舊饞弱不堪 如風中殘燭

隨便一兩個人走 全團隊痛心疾首

這 真的很不健康阿


要解決這個問題,我先從這個辦法來下手

我們得花點心力 將自己腦子的專業、經驗都實體化出來

製作成一個基礎範本 以骨架來看可以如下面這樣

業務篇

產品篇

開發篇

資源篇

每個骨幹下面有更多的細節及經驗 客戶類型、對應方式、產品專業、開發名單、話術技巧等等

讓新手業務能有個標準可快速上手

接下來 就是我們創造大量機會 讓新人接觸、體驗

在這些實戰中尋找變型 尋找自我風格及進化

簡單來說

這件事如果能讓原本半年以上的養成期縮短至三個月

並建立評核標準 不行就走 

加快人材淘洗的循環

台北才有可能將整體質量精煉出來


現在的原生市場 說真的的確是不好做 

大量的媒體競爭、同業競爭

單一產品的專精已不足以應付這市場了

多媒體的專業整合才有可能打出一條路來

要能產出大量的業績成長 這件事儼然已是成為了一種不論是質或量都必需俱備的人材門檻

我再傻傻的一個一個帶 一個一個聊

天真的期待這個明天就會更強 期待下一個進來會更好

遲早會斷送台北團隊的競爭力

尤其是台北這網路行銷公司百家爭鳴的一級戰區


所以 我得做件事

不做 台北就還是晃在那

像一群小山匪 打著小游擊 圖個小收獲

這事沒這麼簡單 對業績也沒這麼即效

他們叫做

制度 制度 制度

很重要

所以我對自己說三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